- 发布日期:2025-07-08 22:34 点击次数:148
文科生的天塌了,所有人都低估了这轮全国高校专业大洗牌的力度。随着高考分数线的公布,文科专业录取分数高、录取人数少的真相暴露了。就拿河南、广东、江西举例,河南可是有100万考生的。然而河南文科本科线高达471分,仅9万人达线。而河南理科本科线近427分,有近35万人达线,理科是文科达线人数的4倍。然后广东文科仅达县9万余人,理科高达27万人。让人感到惊讶的是,广东文科特控线竟然高达557分。但是要说最夸张的还得是江西,江西文科本科线竟然高达逆天的486分股票配资实盘开户,而理科本科线仅429分,二者相差57分,河南都自愧不如。这么一来,江西2025年文科本科录取率仅30%,理科高达70%。总的来看,这几年国家政策也在倾向多招,文科,扩招,理科。今年6月6日,发改委要求双一流高校本科扩招两万,大部分都是理工类高科技专业。去年初,教育部部长发言说,要优化招生结构,引导高校加大理工科招生比例,这些都是政策信号。这几年,全国高校也在疯狂撤销文科专业,新增理科专业。2024年,四川大学一口气撤销了音乐表演、保险、广播电视、公共事业等大量文科专业。西北大学撤销了汉语言、财政学、广告学等文科专业。中科大撤销了英语、考古、传播等文科专业。近一年时间,全国各大高校被撤销的专业高达1670个,是2014年的25倍,成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。而撤销重灾区就是文科专业,其中被最多学校撤销的是公共事业管理、广告学、服装设计等专业,说明这几类人才已经严重饱和了。而另一边,理工科专业却在激增,特别是人工智能在过去6年专业点位数暴涨了15,位列榜首。其次是智能制造工程、数据科学、数字经济、机器人工程等专业。如果从某招聘平台的整体数据来看,工科生获得的offer的比例是最高的,人文学科垫底。从预算经费来看,理工科大学也明显更受关照。2024年,哈工大的预算高达194亿,仅次于北大,超越复旦和中大,还有北理工、华科大、西工大、华南理工等,经费也都飙到了100亿以上。说到这儿,再麻木的人也看出来了一场属于理工科的时代,红利已经来了。那么为什么中国突然间开始抛弃文科,拥抱理工科了呢?因为这背后有个关键的因素,就是人才与市场需求错配。在改革开放初期,要引进来走出去。所以中国的外贸、财会等专业很火爆。等到2000年以后,房地产开始兴起。因此,土木工程、物理、管理等专业很火爆。再往后就是互联网兴起。于是计算机、电商等专业很火爆。如今新一轮的时代大潮来了,中国要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,要推动新质生产力。然后新能源、新材料、信息工程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工程等等开始确立为战略方向。要知道,现如今我国已经发展到了历史重要的转折点,目前,中国正面临着美西方的集体打压,中美的产业支撑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。不管是芯片、5g人工智能、电动汽车、航空航天、机器人,甚至就连高端游戏领域,我们都在和美西方硬碰硬,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。不是说我们就不发展文科了,而是现在理工科更为紧要。我们现在就是要卯足了劲儿高筑城广积粮,再一举赶超美西方,成为科技超级强国,除非再也无法被别人卡脖子的存在。所以这轮专业大调整就是在为中国登顶世界做准备。同时呢也是为了促进就业率的提升,让那些已经成为天坑的专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。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天坑专业的危害。由于信息差的存在,其实中国很多地方的考生以及考生父母都还不清楚国家战略大方向,以及不同专业毕业后的求职难度和收入水平。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1998年中国高考报考人数是320万,大学毕业生是82.98万。2025年中国高考报考人数是1335万人,大学毕业生是1222万人。短短27年时间,中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直接暴涨了15倍,这就是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,但还不是真相的全部。因为按理说,大学生人数在增加,社会新增的就业岗位也在增加,不至于出现一半左右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的局面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魔幻的场景,是因为很多高校为了获得国家的教育补贴资金,开设了大量无法就业的专业。比如说酒店管理这个专业,从二十一世纪初到20年代,这个专业顽强存活了接近20年时间。但是这个专业的就业率却低到离谱。按网友话来说,每十个毕业生里面有八个要转行,剩下的两个,一个当酒店服务员,一个成了家里蹲。就这种离谱到极致的专业,在全国竟然有几十所大学都在开设,每年成千上万的毕业生涌入到就业市场。他们的家长可是花了几十万来培养他们的呀,结果就学了这样一个几乎完全没用的专业,而且不只是酒店管理,还有什么市场营销管理、物流管理、企业管理等各种管理类的专业。几乎95%的专业都是大坑,只要学了这个专业,就等于你大学白读了。因为就业的时候几乎找不到对口的工作。除了这种惊天大坑之外,还有一些就业很困难的专业,比如说土木工程、园艺、生化、环材、新文学等等。网友调侃道,只要你选了这些专业,几乎就等于十年寒窗,只是买了一个大学文凭,选择永远大于努力,我们一定要顺势而为。中国古典巨著闫铁论中提到,富在术数,不在劳身,利在势,局不在力耕。要看清局势,跟着大方走。说到这里,未来该怎么抉择,相信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。
发布于:河南省